出柜倒计时3:男友家的蛛丝马迹
那是在2010年。
那一天,吃过晚饭已经22点,天津的街道依然热闹,但天已经黑了。
这又将是一次留宿男友家的好机会。只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,平时主动留宿我的阿姨,今天以委婉的方式下了一道逐客令,「早点回家吧,别让爸妈担心。」
回家的路上,我的脑袋和友谊路一样拥堵,我主动向男友问询原因。他起初搪塞我不要胡思乱想,最后摊牌说,「床头柜里的安全套被我妈发现了,当时事发仓促,就随口说是你寄放在我这的。」
我在心里暗暗骂了自己一句「拖后腿的」。不管阿姨是脑补我们的关系,还是不相信男友的说辞,最后的事实都指向了,我难辞其咎。
这条路还很长,我觉得我需要做点什么了。
出柜倒计时2:母亲的「好闺蜜」
我曾带着父母和男友的母亲去北京、西安各地旅行,「男男+双方长辈」的组合看起来有些另类,但母亲年龄偏大,也没接受过高等教育,所以看不出其中道理,只沉浸在家庭和睦的氛围当中。
父亲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,也见过50年代的同性恋。记得在我大学刚毕业时,赶上同性恋去病化,我特意将文章递给父亲,并想借此出柜,但听到父亲说,「去病化有什么用,我们单身宿舍里也有男的出双入对,和连体婴似的,最后也都结婚了」,我就怂了。
所以,父亲是最有可能发现我们猫腻的人,但是他在旅行中保持着日常的惯性严肃,无法揣测他的想法。
倒是母亲的闺中密友李阿姨对我们的关系表示了怀疑,「你儿子都三十岁了,怎么还不结婚啊,平时都跟谁玩啊?」母亲拿过旅行的照片给她看,李阿姨人精似地说,「一块出去玩,还带着妈,别是同性恋!」
后来当我再次用「我还不想结婚」来搪塞婚姻大事时,母亲就问我,「你李阿姨说你们是同性恋,是吗?」我没否定,而是反问道,「你看我们像吗?」
可能是出于我外露的直男气息,可能是母亲内心的逃避,也可能从始至终她都不相信同性恋的存在,她笑呵呵地说,「我就觉得你李阿姨说的挺好笑的。」
母亲虽然没有再说什么,但我感觉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分岔路口,需要做一个选择了。
出柜倒计时1:形婚大计
我试着去形婚。
我在形婚群里和一对拉拉聊得投缘。在多次见面探讨这场形婚「大戏」的细节,并准备筹划婚礼的时候,意外收到对方分手的消息,才察觉把自己的安稳押在别人身上确实有些冒险。
我们决定同时出柜。
出柜进行时
出柜当天,我们早早就起来了,虽然之前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,但是想到要说出「我是同性恋」的画面时,就会陷入发呆,那是一种对于未知场面的恐惧。
但我还要安抚男友的情绪,为他打气加油。
那时候我们还在用QQ交流。一上午我都在线给他打气,「别担心,最坏的结果就是父母把我们赶出家门,我们两个在一起。」「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位家庭成员的认可了不是吗?还记得当时大福有多排斥你吗?现在竟也把你当主人了。」
我知道,在鼓励他的同时,也是在鼓励自己。
吃过午饭,下午一点多的时候,我发信息给男友,「我准备好了。我先看看什么反应,如果没啥事,你再和你妈说。」
我鼓起勇气,一口气将我和男友的事都告诉了父母。妈妈听完就哭了,爸爸却努力规劝我,「你可以正常结婚的,可以尝试一下啊!即使最后离婚了也不耽误你们重新在一起啊。」
出柜时没有和父母发生很强烈的冲突,比我预想的要好,转身给男友发了一条信息,「我这边没什么事了。」男友有些怯场,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,最后也硬着头皮出柜了。给我发来一条信息,告诉我,他们母子俩抱着头一起哭。
双方家长的秘密沟通,以及男友的态度
出柜之后的几天内,双方家长都很平静,但他们却另有打算。
双方母亲秘密通了电话,达成了一致意见:我是「幕后主使」,男友只是被裹挟在这段同性关系里。的确,在我们的亲密关系里、在两个家庭的旅行中,我一直都在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,在他们心中我是一个有主见的人,所以男友是被我「带坏的」。
她们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让男友离开我。
男友将他和他母亲后来的对话都告诉了我。
这件事中,最让我感到无助的是男友的态度,不懂得坚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。他不明白,如果让父母认为他是被我裹挟的,那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死心。
选择和一个男生一起生活,一同出柜,本身就是一件很冒险、不同寻常的事情。2010年网络还没那么发达,人们眼界有限,很难结识有相似经历的夫夫,所以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。如果他一味软弱,只会拖得两个人都疲惫不堪。
那是我觉得自己离男友最远的时候,一度想要分手。
是我逼着他做一个选择,选择父母想要的生活,或是他自己想要的生活。然后,再让他告诉他父母,「这就是我自己的选择」。
好在,一切都在变好
2013年,我和男友在天津一起买了自己的房,生活也走向正轨。
在父母的世界里,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从心底接受这个事实,但他们也会被正在发生的事情所感动。
母亲在我出柜后有过两次住院,一次是脑梗,住院一周;还有一次是早期肿瘤切除,住院半个月。以母亲独立的个性,不会轻易麻烦亲戚。所以,每次住院都由我和男友轮流陪护,每天早上7、8点钟换人,实在忙到不能抽身的时候,父亲会来替班。
母亲生性胆小,住院期间整个心思都放在手术和身体恢复上,出了院才想起男友的好,叮嘱我,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,你收着点脾气。即使是找一个儿媳妇,可能都做不到这样用心。」
而在男友家,我也重新获得了一个身份,「家里人」。
以前去男友家总有去做客的感受,为了表现自己,常常会主动做饭。生活了多年之后,慢慢开始有了家庭气氛,有时忙着自己的事,做饭的事就由男友和母亲换着做。让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家里人。
我也没再去问父亲对我们同性爱情的态度,只知道当他手机APP失灵的时候,觉得我大概不愿耐心回答,干脆直接打电话给男友。
最后
一位独居在湖边两年的美国作家梭罗曾这样说过,「人们称赞并视为成功的那种生活,其实只不过是生活的一种。」
而我相信,见证我们生活多年的父母,在他们眼中,被视为幸福的异性恋生活,也会慢慢地变成「生活的一种」。